設備資產處置是融資租賃的最后一公里,是融資租賃公司消除風險的最優方案和特色所在,融資租賃公司保留物權的目的就是在項目出現風險時能購快速、高額處置租賃物,如果融資租賃公司沒有這個處置能力,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存在價值。但是實務中設備類型千差萬別,資產處置并非易事。
代理商/廠家不回購之痛
一般情況下,設備直租項目單筆金額小、客戶規模小、融資渠道少,整體資質不符合融資租賃公司的要求,所以,融資租賃公司基本都會要求代理商/廠家提供回購增信擔保。
但是,實踐經驗表明,當客戶出現逾期后,廠商是怠于回購的,原因如下:
1.廠商的目標是銷售設備,不是回購設備;
2.多數廠商沒有翻新再制造工廠,回購設備后不好處置;
3.融資租賃公司和廠商在租后/售后設備管理上投入較少,設備貶值嚴重;
4.設備質量不穩定,技術更新快速,設備保值性不好;
5.廠商強制回購設備會影響客戶關系;
6.回收、管理、再次銷售設備分散精力,不利于廠商集中力量生產經營。
代理商/廠家的怠于回購給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了很多痛苦,雖然簽訂了《回購協議》,但廠商的履約率不高。
設備回收之痛
1.設備良莠不齊。技術不成熟、回收標準不統一,使回收方與承租人的價格期待差異較大,造成回收困難。
2.承租人設備處置意愿低。因承租人融資租賃設備的目的是擁有設備,所以不希望處置設備,造成對處置行為配合度低,且對設備處置價格期待較高。
3.無設備處置補貼方案!睹穹ǖ洹芬幎,收回的租賃物價值超過承租人欠付租金的,承租人可以請求相應返還,如回收方對此無妥善的處置補貼方案,承租人不愿配合。
4.設備估值隨意。設備使用記錄不全、信息不對稱、數據可篡改等使設備估值不可信,再加上二手市場不太健全,當事人在回收價格上很難達成共識。
5.錯失設備最佳回收節點。按照“租金——殘值曲線”,超過最佳回收時間節點,回收處置的價格不能完全覆蓋應收租金,承租人無力承擔、也不愿意承擔該項處置差額損失。
6.處置方式單一粗暴。因租后管理少,對客戶情況不了解,風險處置方式較單一,主要體現為暴力催收、無情訴訟。暴力催收不可取,法律也不允許。
訴訟之痛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出了債權風險就要拿出法律武器,行使和維護債權人的正當權利,采用訴訟的手段是必要的。好處:訴訟時效,財產保全,震懾債務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是,經濟訴訟要經過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流程:搜集證據、準備材料、法院立案、領取文書、接受調解、參加庭審、領取判決、不服上訴、申請執行。
因近幾年經濟案件數量增多,受理和立案需要排隊,送達不到需要公告60日,保全、查封資產需要等待法官時間,訴訟異議可以提出管轄權、鑒定意見、支付令、執行行為、訴訟適用、擔保物權等10多項異議,一審判決不服可上訴,所以,整個訴訟、判決期間一般都需要6——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另外,判決難、執行更難,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難求。租賃物在訴訟期間長期閑置,貶值迅速,很難變現或變現金額遠遠不能覆蓋所欠租金、違約金。
設備處置之痛
1.談判取回。痛點:客戶不配合,談判費用高,歷時時間長。
2.拖回設備。痛點:客戶不配合,拖回成本高,拖機風險高。
3.倉庫存放。痛點:倉庫不好找,存放成本高。
4.變現價格。痛點:估值不可信;變現價格低。
5.變現時間。痛點:變現時間長,占壓資金嚴重。
治標又治本的資產處置方式
1.設備資產全壽命周期閉環管理。一方面通過物聯網的技術24小時不間斷監管設備運營情況,監測客戶還款能力的變化并對設備資產實時估值。另一方面在設備購置、安裝、維保、閑置處理、報廢等設備全壽命周期提供服務。
2.設備屬性專項風控模型消除風險。設備屬性專項風控模型通過“設備本身、風控預設、過程管控、風險處置”四個維度、139項核心評價指標,確保設備資產的流動性,從而徹底消除金融風險。
資產處置策略
1. 設備資產處置是個系統工程
2. 資產處置的有效方法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對流動性最好的形容。資產流轉可以改善資產流動性、化解金融風險,融資租賃的資產流轉是消除金融風險的有效方法。
若要實現良好的資產流轉,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租賃物的選擇。在售機型,技術穩定,主要零件持續供應;
。2)二手設備商的品控以及售后服務能力;
。3)設備檔案數據齊全、可信;
。4)設備物權清晰,沒有被抵押;
。5)估值技術。二手估值是資產流轉的前提,估值公允、可信,雙方就容易達成共識,有數據支撐,便于再次流轉。
實務中,專業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出現,使資產處置不再是難題,融資租賃業務也能再往前進一步,從而衍生出更多的創新模式,不斷滿足客戶的期望,融資租賃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經營性租賃就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