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非銀機構監管司黨支部發布《推動非銀機構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文,其中指出:

  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非銀機構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守金融租賃公司既要姓“金”又要姓“租”的本質特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核心需求,不斷突出專業化、特色化經營,助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推動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穩妥退出融資平臺業務,嚴禁將不適格租賃物進行重組、續作。

  附:原文

  《推動非銀機構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領導金融工作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金融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構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金融篇,為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我國金融系統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全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非銀監管條線深刻認識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抓緊抓實,精心安排部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學習宣傳貫徹《論述摘編》,需要非銀監管條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非銀機構做金融體系必要有益的補充、服務實體經濟的特色力量!疤斓刂,黎元為本”,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是監管部門依法行政的最大底氣,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非銀機構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是充分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逆周期工具和金融救助功能,做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器”、金融風險的“防火墻”和金融危機的“救火隊”。

  二是堅守金融租賃公司既要姓“金”又要姓“租”的本質特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核心需求,不斷突出專業化、特色化經營,助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三是鼓勵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立足集團主業優化金融服務,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持續加大對集團內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支持消費金融公司走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的特色化可持續發展道路,有效降低各項經營成本,持續壓降貸款利費水平,為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貢獻力量。

  五是大力推動汽車金融公司創新產品、優化服務,繼續加大對經銷商庫存融資和居民購車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為汽車銷售和消費穩增長發揮積極作用。

  學習宣傳貫徹《論述摘編》,需要非銀監管條線始終在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非銀機構規范發展!氨V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經濟秩序混亂多源于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因此必須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理念,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

  一是持之以恒加強非銀機構監管制度建設。堅持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樹牢依法監管理念,杜絕運動式執法、機械執法、過度執法,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加強和完善非銀監管。

  二是不斷提升監管專業性、科學性和透明度。認真貫徹“五大監管”理念,結合非銀機構經營和風險特點,持續完善監管指標報表。深化監管數據治理,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充分運用年度監管評級和季度風險分級,強化對行業性、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監測分析預警,針對重點領域風險定期開展壓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及時補充資本、流動資金,制定風險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

  三是讓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守好非銀機構風險監管入門第一關。強化非銀機構股東資質、資金來源和股東行為穿透監管,嚴禁無序跨業、杠桿率高、有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投資入股。緊抓非銀機構依法合規經營。加大監管力度,防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處置領域道德風險。推動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穩妥退出融資平臺業務,嚴禁將不適格租賃物進行重組、續作。嚴禁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違規利用同業拆借、承兌匯票等業務開展不當融資,嚴防集團經營風險傳導至財務公司。加大對消費金融公司規范經營的監管力度,提升消費者保護工作水平。嚴肅懲治重大違法違規問題。針對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非銀機構、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管人員、第三方中介機構等,堅決查處、定期曝光、該依法禁入的要依法禁入、該及時移送的要及時移送。

  學習宣傳貫徹《論述摘編》,需要非銀監管條線始終堅持以全局觀念謀劃工作,雙管齊下,一手抓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一手抓好問題機構早期干預。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一個國家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現代化進程往往就被遲滯甚至中斷,發展成果被洗劫,還可能帶來廣泛國際影響”。實踐中,亞洲金融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等,莫不引發難以估量的負面效應。毫不夸張地說,守護金融安全就是守護國運。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中大型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這是我國金融安全的基本盤,風險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機構!鞍俪咧,以突隙之煙焚”。作為中小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銀機構比商業銀行體量小、分支機構少,看似形不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我們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麻痹大意。對于剩余的高風險非銀機構“硬骨頭”,非銀監管條線將集中優勢兵力,實施各個殲滅,避免風險蔓延。

    同時,處置高風險非銀機構是滅火,是治已病、抓后端,是不得已而為之。過往實踐早已證明,凡是推進ICU病房進行搶救的高風險非銀機構,除了機構自身和股東不得不在死亡邊緣飽受煎熬之外,往往還要監管機構耗費大量監管資源,甚至需要各級政府付出高昂救助成本。所以,防控非銀機構風險的關鍵在于主動防火,治未病、抓前端,有效實施早期干預。非銀監管條線將牢固樹立同風險賽跑的意識,認真研究機構日常經營出現的各類問題,努力跑在風險的前面,堅決杜絕小事拖大、大事拖炸。